即使在家办公也不能灰头土脸哦!
今年的春妆主打元气感,
淡淡的玫瑰色
让所有人都可以轻松驾驭。
视频会议想在同事面前特有面子?
那就赶紧和小美学起来!
“国民初恋”秀智
一直都是初恋系妆容的代表。
最近她发布的一系列画报赢得了不少好评,
是不是溢出屏幕的清新感?
还有朴敏英小姐姐的春妆,
是不是也有治愈你?
虽然主色调是柔和的粉色,
但是甜的刚刚好~
还有李圣经不论在剧中还是拍摄画报
都在画这种生命力满满的春妆。
是不是少女感爆棚呢?
郑丽媛小姐姐也有get同款春妆哦!
还有日杂女王森绘梨佳
也早早地换上了“春妆”!
区别于韩式水光肌,
今年的春妆格外清爽。
看似哑光质感的底妆,
但是颧骨上依旧有明显的高光感。
给人一种天生的好肌肤,
从内而外的透亮感。
眼妆和腮红属于淡玫瑰色,
色调不是特别抢眼,
但是散发的粉红色妆感宛若天成。
只是起到增添好气色的作用。
强调元气感,
所以没有姨妈色这种冷色调。
基本上和眼妆和腮红色调保持一致,
多数为贴近本身唇色的色调。
1、妆前打底做得好不但可以让持妆力加倍、底妆的细致度也会大幅提升!而无瑕底妆的妆前打底,建议挑选针对遮盖毛孔的饰底乳使用。先顺着涂在我们毛孔粗大的区域,再用手指轻轻按压涂开即可。
2、靠近发际线、脸的最外圈不上粉底,让粉底自然渐层到脸部外缘,形成天然的脸部阴影,妆感会更加轻薄自然!
3、针对重大瑕疵,我们用按压、轻点的方式上遮瑕。手法用错遮瑕效果的差异可是非常大的。
4、选一款最轻薄的粉底液,将粉底点在苹果肌、额头、下巴、鼻尖后,再用底妆工具,推开粉底液到全脸。这样可以预防底妆用量过多,简单不失败地拍出薄透底妆。
5、选一个粉色或是米白色的遮瑕,轻点在额头、泪沟、苹果肌、法令纹、下巴与凹陷的脸颊两侧,并用海绵拍开与底妆融合,以此增加脸部的澎润感。
6、 创造婴儿肌红润感的关键!选择一颗浅粉色的腮红,加上少量的透明珠光蜜粉混合,轻扫全脸做定妆。腮红可打造颧骨到耳朵处的长椭圆形腮红,有一个提拉效果。
1、除了妆容本身问题之外,隐形眼镜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重点,想要打造清新的初恋眼妆,建议选择直径13mm左右、自然的咖啡色隐眼最刚好!
2、选择一块比较浅,且色调偏灰的修容分别在眼窝的后半部分以及眼尾至太阳穴的线上进行轮廓的加深。眼窝的加深不必多说,而眼尾到太阳穴的加深处理则可以在侧面的时候显得眉骨更高一些。
3、选色上越清淡越好,像是裸粉色、粉棕色很适合偏黄的肌肤色调,在眼皮上看起来也不会太突兀。另外晕染的话,建议以2色稍微带出深浅渐层即可,不用太夸张。
4、如果真的想画眼线的话,建议只画内眼线增加眼神感就好,眼尾的话可以顺着眼型往外画出1mm。附上一个彩妆师夹睫毛的技巧,就是三阶段夹法,睫毛卷翘度更自然、是漂亮的C自弧度、不会变成90度直角睫毛!
5、特别注意的是,这样的眼妆不要过分渲染卧蚕。而是用提亮简单一笔带过。
1、绝对不会出错的干枯玫瑰色和豆沙色、奶茶色系,统一色系才是暖春妆的重点。
2、先擦上一层护唇膏,先等个3-5分钟后、再用纸巾轻轻擦掉,这步骤主要是怕护唇膏影响后续唇膏妆感,不介意的话也可以省略没关系!
3、你要有两只唇膏!用浅色的唇膏涂满外框,接着再用手指或棉花棒稍微模糊一下唇线,不过如果你是喜欢分明唇线的话、这部分也可以省略!接着再用深一点的重点色画在嘴唇内侧,一样用手指稍微晕染开,或是懒一点也可以直接用嘴唇抿开。
4、进阶篇M字唇画法,先用唇线笔来调整唇形。
针对较薄的上唇,她会在勾勒嘴唇轮廓时,笔峰稍微倾斜45度、以笔的侧面来画,并且往外画出去一些。
如果嘴唇较厚的人,可以在使用唇线笔之前,先用气垫稍微拍淡唇色,而后再用唇线笔稍稍往内侧勾勒唇型、缩小厚唇。
唇线画完之后,我们用指腹晕开生硬的唇线,让唇色是自然渐层向外。唇形重塑完成后,我们就可以涂上喜欢的口红颜色啰!
要画出嘴唇的立体光感,我们可以选择明亮色、象牙白色的唇线笔,勾勒出唇珠的形状。
可以想象正在画一个心型、强化上嘴唇的M字形状,尔后同样用指腹晕开唇线,让颜色衔接、带出立体感。
最后,我们选择比我们唇膏颜色较深一点的口红颜色(或是用褐色眼影),晕染在上唇左右两侧(中间部分不要画),以及下嘴唇的中间区域。
香奈儿气垫水粉底
NARS珠光双效双色腮红
3CE九宫格眼影盘
魅可丝缎柔雾唇膏314
色彩过淡的眼妆和腮红,
可能在视频会议中显得平淡无奇。
这时候,就拿出最后的杀手锏吧!
混合两种质地粉底液用棉块上妆后,
使用定妆散粉。
先用粉棕色眼影打底,
之后在眼尾处叠加棕色眼影,
最后在上眼皮中间点涂闪粉。
用棕色眼线笔勾勒眼尾,
用白色眼线笔勾勒下眼睑后段,
最后再下睫毛处点涂极少量卧蚕眼线液。
在颧骨画椭圆形淡粉色腮红后,
使用修容粉修容全脸部分。
先用略浅色号的唇彩点涂在唇中央,
轻轻抿匀后叠涂稍深色号唇彩。
虽然还不能出门,
那就用元气满满的春妆唤醒内心,
让你在家也能赚足面子!
责任编辑: